编者按:桃花开,燕归来,在春意浓浓的日子里,我们迎来了第113个“三八”国际劳动妇女节,向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她致敬。一直以来,众多的她,在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将个人价值融入时代发展的滚滚长河,推动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。在河中医,同样的她们,以自信的姿态、饱满的热情,为学校发展贡献不竭的巾帼力量!她们坚守三尺讲台,春风化雨润杏林万千桃李;她们扎根科研一线,辛勤耕耘勇攀学术高峰;她们投身服务一线,以情怀与担当展现新时代巾帼风采;她们建功国防事业,用青春守护祖国钢铁蓝鲸……她们立足于各自的舞台,以女性的温柔坚韧、果敢睿智、自信美丽书写了一个个高光时刻。今天,我们以节日之名,重新正视那个“她”。教师、医生、母亲、妻子、女儿,不论她有怎样的社会身份、家庭身份,今天,她首先是“自己”。在这个温暖、美好的节日里,请我们一起走进她们的内心世界,感受“心有繁花自芳华”。
【巾帼风采】:高爱社,教授,硕士生导师。医学院病理与病理生理学科主任,基础医学重点学科心血管疾病研究方向带头人。中国病理学教学委员会委员,河南省临床医学教指委委员,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疾病分会委员。
【巾帼心语】1995年,我来到学校,在学校三尺讲台走过了28个春秋。一路走来,我的成长和进步,离不开学校这片沃土的滋养,离不开领导和老教师们悉心的关怀和指导,我十分热爱教学这项工作,钟情于教育事业,并在以后的日子会更坚定地做好育人工作,为医学人才的培养贡献我的一份力!
多年的教学生涯使我深切感受到,作为一名高校教师,我们要有“爱”,对学生有爱,对教育事业有爱,只要有了爱,我们才会诚挚的付出;我们还要有“恒”,要坚持做好一件事情,有恒心,不忘初心、方得始终;最后,我们还应该要“索”,就是探求,就是创新,在这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,只有创新才能实现我们的复兴梦! 对于教育事业,只有不断变革,创新,才能实现教育强国!
【巾帼力量】95年刚开始教学,20多岁的我没有什么课堂经验,《病理学》掌握得也不够扎实深入,我对教学工作一度感到十分无助和困惑。学院领导跟我谈话时了解到了我的情况,宽慰我不要着急,并安排我到上海医科大学和北京大学医学部进修。专业系统的学习使我很快掌握悟透了病理学课程,进修回来后我主动多承担教学任务,不断积累授课经验,终于能够自如地开展教学工作,体会到了教书育人的成就感,学院的关心培养让我走出了初为人师的困惑,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教师。
2000年后,学校开始扩大招生,2008-2012年期间学生数量达到高峰,《病理学》是一门医学专业核心基础课程,我们病理教研室的教师数量有限,我们承担的工作量十分庞大,当时我比较年轻,主动承担了最大的理论、实验授课量,每周除了例会全部安排上课,每天上午理论下午实验,有些晚上和周末也安排了课程。当时我住得比较远,孩子也还小,没办法我只好把女儿托付给孩子奶奶照顾,每天起早贪黑,经常是天还没亮就需要往学校赶,而回到家已经是披星戴月了。由于过度的劳累,三十多岁的我就体会到了人生的第一次心脏早搏,心里也没想那么多,还把细节体会用到了课堂讲授上;每日不停的讲课,咽喉干燥疲劳,让我多年来离不开金嗓子喉宝,喜欢上了它的麻凉清爽……
在教学的路上,我不是孤勇者,教研室的沈晓君老师、朱艳琴老师、李瑞琴老师,她们年龄都比我大,她们付出了更多,我们经常中午就睡在实验室的草席上,一起畅谈教学心得,她们给予了我很多关心、帮助和指导,那一段虽然辛苦,但心里很充实,很庆幸有一群好同事、好姐妹,一起走过了那一段难忘的历程,那几年的高强度教学,也锤炼了我较为扎实的教学功底。学校给予了我们充分肯定和奖励,我和其他老师被授予学校首届“教学标兵”“十一五”先进工作者、“十二五”先进工作者。那几年,也是学校蓬勃发展的重要阶段,相信在座很多老师对那几年的日子都记忆深刻,那是特殊时期我们共同奋斗的日子。
信息时代给我们的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,我和我们的团队首先从“翻转课堂”开始尝试,试图让学生在网上实现自主学习,在课堂上由老师答疑解惑。然而想着容易,做起来难。首先我们没有课程资源,再有就是学生不适应、老师也不习惯,学生和教师都需要改变,也要付出很多的工作量。但是我们没有退却,考虑好的事情就要下决心干!我们团队经过精心的筹划和准备,团队老师根据各自特点进行分工,精心备课和搜集整理课程资源,全新制作教学课件,并依托专业团队录制了《病理学》全课程教学视频,2016年,形成了由我们教学团队自主建设的《病理学》基础电子课程资源。有了网络电子课程,我们就开始尝试要求学生线上自主完成学习,课堂上我们进行专门的辅导和讨论。2016-2019年,我们试验的几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,课程完成时的自主应用能力、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遍好于往届。有了初期效果,我们对教学改革进行了总体设计,在教学内容、教学模式、教学手段、教学团队、教学评价和课程思政等方面全面入手进行系统改造,经过三年的探索和努力,探索形成了一条“自主完成基础知识、课堂讨论解决内化吸收,反思总结运用拓展”的三阶段学习方法,建立了“六位一体”的金课建设途径,此项教学实践被评为河南省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。
2020年,我被评选为学校仲景名师,2021年,获得河南省教学名师的荣誉。我知道,我仅仅是学校2000余名教师的一个普通代表,是学校这片沃土和良好的传帮带氛围,给了我们成长的机会,同时,我们也是幸运的,是新时代,给了我们拼搏、奋斗的舞台。
(编辑 赵会杰;审核 贾姝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