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河网
全文如下:
【编者按】暑假不仅悠长,更是广大青年学子投身社会实践、探索广阔世界、实现自我价值的好时机,如何将“思政小课堂”与“社会大课堂”有效融合?河南多所高校把课堂搬进大山里、革命圣地中、水利遗址上……一起来感受学子们的别样风采。
大河网讯 “节较茎部膨大,叶片呈卵圆形,我们找到土牛膝了!”bat365在线登录入口本草书院学生侯佳璐激动的声音从山间小路上传来。
重峦叠嶂,溪流潺潺。沿着山路,侯佳璐和同学们在密林中穿梭,辨识、寻找药材。
今年暑期,bat365在线登录入口本草书院、药学院组织150名学生前往南阳西峡老界岭、洛阳栾川龙峪湾国家森林公园,进行为期17天的中药资源学暑期社会实践,开启了充实的户外“第二课堂”。
探寻丨“以天地为教室,以植物为教材”
“蒲公英,猜对了!”研学学生刘思雨兴奋地喊着,这是同学们开展的根据形状辨认药材游戏。
本次野外研学,学生们的首要任务是发现并辨识隐匿在山间深林的药材。不仅要关注药用植物的分布情况和生长环境,还要熟悉各类药材形态特征、入药部位及药用价值,同时进行样本拍照和采集。
山间微风拂面带走燥热,书本被翻得哗哗响。采回样本后,研学成员忙着围桌讨论,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标本的辨识和制作。
爬远山、走小道,在山林穿梭中度过17天,对学生而言是不小的挑战。
“第一次上山采集药用植物的时候,只觉得路边杂草丛生。”日前,谈及研学经历时,该校学生刘益海感触很深,“但在以天地为教室、以植物为教材的研学活动中,经过了攀高山、辨植物等锻炼,如今我已经能准确找到并描述出藏在草丛中的药用植物”。
研学学生王玮恋告诉记者,来到龙峪湾的第一天,老师就介绍了上山采药的注意事项,以及如何采标本、压标本。“我们每个小组都学习、认识了200多种植物,最后现场检测考试是在40秒内辨识出植物并写出所属科,入药部位、功效,大家都顺利通过了考试。”
收获丨“乡间无杂草,认识全是宝”
在低海拔地区,研学队伍共采集了近200种药用植物,压制近360份植物标本。随着攀上高海拔地区,研学队员们发现了更加珍贵的党参、冠盖绣球、黄花落叶松等药用植物。
自云雾缭绕的仙人谷到陡峭的鸡角尖,同学们完成了一次遍观百草之旅。
“上山采药不仅是一个获取中药的过程,更是一次与自然亲密接触的契机。”研学学生赵杏阳说,野外研学不仅让他感受到中药的神秘,更学习到如何保护生态环境。
而对研学学生吴思敏来说,友谊也是本次研学的宝贵收获之一。起初分组后,成员之间彼此都感觉陌生。“在经历了一起越草丛、穿竹林,在崎岖的山路上协作,辨认植物的特征和科属后,每一次同行,都让我们之间的友谊更进一步。”
透过树叶缝隙仰望天空,穿过一个又一个水坑,触摸沾在植物上微凉的雨珠,走在药用植物生长的自然宝库中,中药学的学生与中药材同频共振,发出了“乡间无杂草,认识全是宝”的感叹。
在谈及感受时王玮恋动情地说,“实践出真知,中药学专业只有与大自然中的各种药材近距离接触,才能辨识它们的形态特征,熟练掌握功能应用。这次经历是宝贵的财富,为我和同学们今后从事中医药学习、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” 。
引领丨为中医药强省提供人才支撑
“让我印象深刻的是22级中药班实习结束返程当天,山里下起了瓢泼大雨,为保障同学们顺利安全返程,老师们撑起了大伞,帮助同学们拉行李、运标本,衣服鞋子都湿透了,同学们也相互搀扶、相互叮嘱……一时间,雨声、山泉声、叮嘱声、行李箱与地面的摩擦声此起彼伏。”该校本草书院团委挂职副书记、暑期实践带队老师张田丽回忆起这段研学经历时说,那一刻,她深刻感受到了“经师”与“人师”的统一。
不仅如此,本次实践活动对参与学生的知情意行方面均有很大助益。
张田丽说,学生在实地观察中不仅深入了解了省内中草药的科属归类、入药部位、药用功效等中医药知识,锻炼了中药资源普查专业技能,将课堂理论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,同时了解了省内中药资源分布情况和开发利用现状,增强了中药资源的保护意识,提升了专业兴趣和劳动实践能力。
而在张田丽看来,意义更为深远的是,活动磨励了同学们坚强的意志和坚韧的品质,激发了他们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,增强了对中医药文化的自信,让他们坚定了传承中医药文化的责任和担当。
据悉,为保障本次活动顺利进行,很多可预见的问题,如山路崎岖、水土不服、蚊虫叮咬等,学校都提前做好预案和保障。
“中药资源学野外实习实践活动是专业实践锻炼的重要环节。”张田丽表示,“未来,我们将持续开展暑期上山采药实践活动,不断完善和优化书院实践育人方案,深化双院协同,不断提高学生培养质量,为中医药强省建设提供人才支撑。”(刘高雅/文 张舒婷/海报 实习生 王冰雁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