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府采购信息| 网上办事大厅| 医疗工作| 双特建设| 图书馆| 协同创新中心| English| 校务公开
您所在位置 首页 > 校园聚焦 > 正文
校园聚焦 HE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

河中医人物丨四十余载矢志杏林,半世光阴倾心医道 ——专访我校退休教授朱现民先生

发布时间:2024年10月29日 消息来源:党委宣传部、新闻中心

编者按:六秩芳华,岁月如歌,一批批退休老干部、老专家、老教授,用他们的智慧与汗水,为学校的发展铸就了坚不可摧的基石。他们是学校历史的见证者,更是学校发展的引领者。今日,我们有幸走进学校退休老教授朱现民先生的世界,聆听他关于教育、关于中医药的深情告白,感受那份沉淀于岁月中的厚重与智慧,共同探索教育的真谛与中医药事业的璀璨未来。

初遇·启迪:娓娓道来叙展中医药魅力



退休8年的朱现民教授向学子普及中医药知识


上古黄河现龙马背“河图”,洛河浮神龟载“洛书”,这些传奇故事为中医药文化添上神秘色彩……

秋日午后,bat365在线登录入口医史馆内,退休8年的朱现民教授,正以其深厚的中医药学养和独特的个人魅力,为在场的同学们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启迪。

从河图洛书的奥秘到数理解析,从悬壶济世的典故到针灸铜人的传奇,他将原本晦涩难懂的中医药理论,化为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,让在场的每一位同学都听得入了迷。

原定30分钟的讲授,在彼此深深的沉浸与共鸣中,也悄然延长至70分钟。

讲授的非凡魅力,源自朱现民教授对中医药那份深沉而炽热的爱,以及他深厚的专业功底。

自1982年留校担任针灸推拿教学的重任以来,一守便是35载。其间,他主讲多门核心课程,主编出版9部学术佳作,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,精心编制《大医之路》纪录片10集。

干一行,爱一行,干一行,专一行。生活中,朱现民也是位不折不扣的“中医迷”。

一次出差至新近修缮完成的南阳医圣祠,朱现民被祠内镌刻的碑文及流传的古老故事深深吸引,他虔诚地将每一处碑文与故事悉心抄录于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中。在返程途中,他不慎将这本承载着深厚情感的笔记遗失。归家后的朱现民茶饭不思,在妻子支持下,他毅然决定再次前往南阳医圣祠,重新抄录那些珍贵的碑文与故事。整整抄写了一天,直到夜幕降临,才终于完成了全部抄录,心满意足地离去。

中医如果没有传承,那么就会失去了根和魂。

繁忙的工作之余,朱现民坚持开展系列中医药文化讲座,用自己的力量传播着中医药的独特魅力,每场讲座都能收获无数个小小“中医迷”。

岁月悠悠,朱现民教授对中医药的热爱却历久弥新。

“只要身体尚健,我便愿与同学们倾心交流,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。”面对以后是否继续开展中医药知识普及的询问,朱教授满怀激情地回应。那份对中医药事业炽热如初的挚爱与传承,对教书育人、传道授业的坚定与热情,深深感染着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。

接力·典范:医者仁心照亮前行之路



朱现民带领学生开展义诊服务


15个基层县区、40多个偏远乡村……自1991年起,朱现民便踏上了长达19年的义诊之路。

从安阳到鲁山,从淅川到登封,他的身影活跃在河南的山川之间,足迹烙印在每一个被他温暖过的心里。

“我活了大半辈子,但还是头一回见教授大老远专门下来给我们看病,还不要钱,真是好福气!”在鲁山县下汤镇杨家庄,一位曾经受朱现民教授义诊之恩的老汉,每当提起朱教授,总是赞不绝口,感激之情溢于言表。

朱现民医术高超,乐于服务,每次下乡都受到热烈欢迎,服务期常被乡亲们延长,有时甚至住上一个月。

在淅川县毛堂乡小泉沟,朱现民一天接诊多达440人,原计划十天的服务因乡亲们的诚恳挽留而延长5天。再次启程时,邻乡村民派代表开着拖拉机来请,医疗队又留下了半个多月。

一个四岁因病误诊致瘫的7岁小女孩赵三阳,经朱现民十几次针灸治疗后,奇迹般地站了起来。精湛的医术传播开来,十里八村的患者慕名而来。

“有次我们义诊完要走,村民们搬着小板凳坐在路口堵着,很多人请求再给他们看看病。”朱现民深感群众对于健康的渴望以及基层医疗的匮乏,下定决心,“每年都尽最大努力到基层走走,为百姓服务。”

19年间,朱现民和学生们的足迹踏遍河南鲁山、淅川、西平、栾川、光山等多个国家级重点贫困县,他们住教室、耐酷暑、忍叮咬,走乡串户,一直坚持为群众送去健康和温暖。

然而,无私奉献的背后往往需要巨大的个人牺牲。

义诊期间,朱现民顾不上照顾重病的父亲,归来时,父亲已遗憾离世。

他的事迹被多家媒体报道,被誉为“下乡成瘾的教授”,个人多次获评“河南省社会实践先进工作者”,所带小分队也屡获团中央表彰。

面对荣誉,朱现民提出不要荣誉、不要补助、不要照顾“三不”要求。他说,“我只希望能够为百姓多做实事、多做好事!”

延续·传承:红烛微炬 长大后我就成为了你



朱现民获得“河南最美教师”荣誉称号


中医不仅是一种医术,更是一种文化,需要年轻一代中医药人用心传承和发扬。

42年前,朱现民毅然投身教育,决心培养更多青年才俊,让中医药在新时代焕发光彩。

他自费近8万元购置现代教学设备,创新多媒体针灸教学,使复杂的穴位知识变得直观易懂。科技与中医智慧的完美融合,为中医药专业人才培养注入新的活力。

朱现民重视实践教学,手把手教导学生取穴、行针、敷药等技巧方法。亲自指导学生“三下乡”实践,每每遇到特殊的病例,必会向同学们详细讲解该病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,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,跟着朱老师学习实践的机会“一票难求”。

“很多时候,由于名额有限,我们都争取不到跟着朱老师‘三下乡’的机会,就打听来朱老师社会实践的地点,自己搭车去。一位毕业已久的校友向我们说道,朱老师的10人小组下乡分队经常因此扩充到了30人一组。

医术与人心同频共振的力量,能够跨越地域与信仰,触动人心最柔软的地方。

公派香港期间,朱现民对一位全身瘫痪病人精心照料直至去世,患者妻子致信写道,“你的所作所为改变了我对共产党的看法”。朱现民教授以无私奉献和深情关怀,以一次次的实际行动树立了和谐医患关系的典范,成为同学们心中医德与仁爱的光辉榜样。

在他的引领下,众多学子投身中医药事业,成为行业骨干。他们不仅掌握了高超的医术,更在朱教授的言传身教下,怀揣仁心仁术,默默守护一方百姓的健康与安宁。

“放飞的是希望,教出的是医理,举起的是他人,奉献的是自己”。朱教授告诉我们,他最近很喜欢的一首歌就是《长大以后我就成了你》,他把这首歌视为自己的座右铭,也热切期盼着,有更多的中医药人将这份初心镌刻心底。

精育人才,中医药方能赓续传承;造福人民,中医药事业才能生生不息。


(文/赵会杰 审核/王晓蕊)

最近更新
Baidu
sogou